712
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_桂峰村游记攻略_窝棚旅游网 
天气预报   · ·
客服热线
130-6243-8555
旅游预订 — 请按 1
投诉建议 — 请按 2
厦门站
桂峰村 1.5分
写游记 写点评 发照片

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疯锋爱旅游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 2013-07-26 09:26:09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之东北向,海拔550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

       桂峰村加载典籍的就有“桂峰八景”,位于村中心“石印桥”,四周小巷交汇,商铺、酒肆、作坊聚集。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桂峰那曾经的浮世繁华。

       该桥始建于明万历32 年,因桥下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石桥周边种有四株金桂、两株紫荆,桂花树头的石墩砌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方形状,称为日、月、书、印,象征着美景如日月一样永恒,寓意财富、权力源自于知识。

       桂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766多年了,在桂峰繁衍34代,裔孙开基发展遍及各地。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现存明清时期的书斋有“玉泉斋”、“泮月斋”和“后门山书斋”等。墙上张贴的许多科举捷报,至今仍依稀可见。

       在村子里30几座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古建筑中,有一条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对后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十分巨大。据记载,明清两代桂峰村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这些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从尤溪梯田下来,已经是过了正午,赶到桂峰村,天气已经完全晴朗,云开雾散,久违了的太阳终于算是赏脸露了出来,这时还真想赶回云山村拍日落。

       桂峰古村近年来政府也是颇费心思搞开发,目前正大兴土木拓宽通向村子里的公路。虽然道路难行,但还是挡不住想要出门的游人,大巴、小车在村子前面停了一大堆。

桂峰村门票20元。

       其实,在闽北、闽西的大山深处,不经意间都能看到从前中原名门大户举族南迁的历史脉络,眼前的桂峰村就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写照。这些迁徙的族群,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地处中原纷争之地;家底殷实,或官或商,都非等闲之辈;都饱受战争之乱或残酷的政治迫害;都再三考虑,迫不得已往南迁徙;都要崇文尚儒,是文化人,深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族群之中都具有超强的号召力和软实力。因此,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异地,在短时期内重创辉煌,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整个村落的建筑物基本上保持完好,虽然中间还会夹杂一幢两幢现代砖混结构的破小楼,显得有些突兀和煞风景,但整体的格局还依然完整。古屋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旋踵即景,移步换天。

       徜徉在村子的小巷深处,千回百转。一宅一院一境界,一花一木一葱茏,处处都透着屋主人的良苦用心和大智大慧。

       但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桂峰村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许多大屋已经开始显现衰败的迹象,无人打理,也无法居住,只能听任其在漫长的岁月中,最终走向毁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不知桂峰村的纯粹,还能坚持多久?    

       如此完好保存下来整个古村落的建筑群体,在整个省内都很难找到,跟连城的“培田村”有的一拼。

培田村的建筑多是砖混结构,门楼上都是“四字提迹”,文化底蕴厚重,但地处平坦之地,少了错落感,不能俯拍。

而桂峰村依山而建,层次分明,房屋多是夯土加木结构,建筑更为复杂,比较上镜。

因此我感觉,福建省应该打造“南培田,北桂峰”的品牌,使之发扬光大,美名远扬。



尤溪 桂峰古村








点赞 0
免责声明
1、本图片由网友上传,页面刊出的发布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
2、本图片版权仍属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作者请联系我们添加您的姓名;
3、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页面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
4、如其他媒体及网站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
5、图片只做旅游城市景区景点展示,不作盈利使用;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回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发现好玩的地方 | 问题反馈 | 添加景点 | 景点大全排行 | 友情链接申请:请加 44685295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闽ICP备19001345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