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7
鼓浪屿的历代名人 _鼓浪屿游记攻略_窝棚旅游网 
天气预报   · ·
客服热线
130-6243-8555
旅游预订 — 请按 1
投诉建议 — 请按 2
厦门站
鼓浪屿 5.6分
写游记 写点评 发照片

鼓浪屿的历代名人

彡彡彡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 2014-03-01 11:22:52


  鼓浪屿,一个充满诗意的吉祥和谐的小岛,早已铭记在世人心中,为海内外宾朋所传诵。她揽括了秀美的景色,包容了丰富的人文,成就了哺育名人的摇篮,名人辈出,名人荟萃。名人成为其他景区所无法比拟的一笔无形财富,是鼓浪屿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1、本岛名人 

  林巧稚 

  林巧稚,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鼓浪屿的伟大女儿,她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被誉为“万婴之母”。 

  林巧稚祖居地是今翔安琼头,她的先祖林向荣是个武将,在道光、咸丰年间,因屡次缉剿海匪有功,从士兵擢升至闽安副将、广东碣石镇总兵。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调任台湾总兵。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至八月,在与海匪的战斗中不幸英勇捐躯。林向荣的子孙从此弃戎从文,成为教师。 

  1901年12月,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一教师家庭,6岁接受启蒙教育,12岁就读于海滨女子师范学校,时称“上女学”,鼓浪屿许多大家闺秀均毕业于此。1919年毕业后,林巧稚留校当了小教员,时年18岁。在学校的一次手工课上,英国女教师指着她那双灵巧的手说“当个大夫挺合适”。正由于这句话,使她后来选择了学医救人的道路。她父亲也嘱咐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林巧稚后来成为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林巧稚终生未嫁,但她接生或资助过的婴儿不少取名“念林”、“纪林”等作永久的怀念,她还与其中一些人通信来往,有的婴儿长大后还专程去北京看望林大夫、林奶奶,亲情永驻。 

  1961年,她曾回鼓浪屿小住半月,这是她离开鼓浪屿后唯一一次回故乡,看望乡亲。1983年4月22 13,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1984年,有关部门为表彰和纪念她对新中国妇科医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在鼓浪屿建立了她的纪念园“毓园”,供人瞻仰凭吊。邓颖超亲手在她的塑像旁种下南洋杉,表示她俩友谊长青。 

  林尔嘉 

  林尔嘉,原姓陈,名石子,厦门带溪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五月生。1880年由陈宗美抱送给姐夫、台湾板桥林维源为子,取名尔嘉,字叔臧、菽庄、眉寿,号尊生、尊生道人,别署慈卫、允明、洁如居士、识庐主人、守中道人,晚年自娱百忍老人,对厦门和鼓浪屿的城市建设,贡献良多。 

  林尔嘉的生身父亲是福建水师中军参将、江南福山总兵陈胜元的第五个儿子陈宗美。陈胜元在奉命赴台湾平息械斗时,结识了台湾富绅、龙溪人林国华、林国芳兄弟且过从甚密。陈胜元将三女儿许配给林国华次子林维源为妻,两家成了姻亲。维源婚后,生下儿子怀训,不久夭折。数年以后仍无子嗣,夫妻俩颇为愁苦。1880年,陈胜元的第五子宗美为解姐姐悲愁,毅然将6岁的儿子抱给姐姐,维源极为喜欢,将陈石子取名“眉寿”,这就是后来掌管台湾“林本源”家族的林尔嘉。 

  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以后,林尔嘉随父林维源及全家回到龙溪老家,不久定居鼓浪屿。 

  1905年,林维源去世,尔嘉继承父业,掌管林家的庞大产业。从1902年起他是鼓浪屿工部局的唯一“华人董事”。清政府褒奖他为“四品京堂”,入京条陈利弊,未就。又派其为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商务总会总理。1907年,斥资30万筹设电器通用公司,让厦门、鼓浪屿能用上电灯、电话。1909年,林尔嘉襄助陈支部的会议,路过浙江海面,见到日本军舰在嵊泗列岛掀翻我渔船而若无其事、扬长而去的情景,他面对海天长叹“国势推移,天禄将尽,若言图强,非兴练海军不可”,即慷慨捐资40万银增置舰艇。由此,清政府擢升他侍郎衔,赏二品顶戴,召京陛见,从优录用。林以“严制未约,生阙辞谢”,没有赴京。 

  1912年,民国建元,林尔嘉被选为全国临时参议院候补议员,他托病未就。1913年建“菽庄花园”,以纪念台湾故居板桥别墅。1914年结“菽庄吟社”,得诗文词赋序12000余首(篇),择其佳者编《菽庄丛刻》虞美人诗、黄牡丹诗、七夕四咏、闺七夕乞巧诗、帆影诗、三九雅集诗、鹭江泛月诗、小兰亭三修禊序等8种。 

  1916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为厦门城市建设贡献良多,功不可没,也因而积劳成疾,以“吐握劳谦,平亭是赖”,辞去鼓浪屿工部局已任职14年的“华人董事”,准备出国游历,觅医调治。 

  1924年秋,一切准备妥当后,先赴日本,而后转欧,足迹遍及欧洲30余国,最后养病瑞士阿罗莎,越七年而归。1933年在江西庐山建别墅“识庐”以避暑。 

  1937年,日寇侵略中国,他先期赴沪与次子、三子同住,8年无宁日。1946年“策杖还乡,心情开朗”,返回台湾故居,书“四塞路山归版籍,中原父老望旌旗”,往来于台北、厦门、上海。1948年从上海携眷回台,1949年作诗日“携家归故里,休战话南京”。1951年,阳明山“介庐小屋”修葺竣工,11月应友人请赏菊,途中感风寒,因哮喘旧病发作辞世,享年77岁。 


点赞 0
免责声明
1、本图片由网友上传,页面刊出的发布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
2、本图片版权仍属原作者所有,如果您是作者请联系我们添加您的姓名;
3、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页面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
4、如其他媒体及网站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
5、图片只做旅游城市景区景点展示,不作盈利使用;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回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发现好玩的地方 | 问题反馈 | 添加景点 | 景点大全排行 | 友情链接申请:请加 44685295 |
窝棚旅游网(http://www.tulouyiriyou.com) 闽ICP备19001345号-29